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

最近在讀各種效應,讀到其中一個效應,讓我想到這句話,就來分享一下。
Dunning-Kruger Effect(達克效應)
簡單來說就是越無知的人,往往越是會高估自己的能力;而越厲害的人,往往會越低估自己。
舉個類似的生活例子就是,在球場上、遊戲裡面通常說:「我很久沒玩了噎、我這個不厲害。」
. . . (然後每次都爆打我。(凡爾賽的都去死!)跑題了,回歸正題。

因為無知,所以覺得自己懂的那一小部分就是全部了;因為懂的多了,所以才發現自己懂的其實只是一小部分。這就造成了認知偏差
有人把它統整成了四個階段:
一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
二、知道自己不知道
三、知道自己知道
四、不知道自己知道
聽起來非常的繞口,沒關係,這不是重點,看這張圖就好。


由此可得為什麼「成熟的麥子總是下垂」「厲害的人總是謙卑」
人群當中最厲害的往往是那個寡言的人。
最後再分享一次我很喜歡的一個大師說過的話。

真正的大師,往往保持著一顆學徒的心。 – 劍術大師.易

3個讚

突然想到一個類似的,也很治癒的話題,再補充分享一下。

敢坐雲霄飛車的人很勇敢,敢說自己不敢坐雲霄飛車的,也同樣勇敢。

2個讚

生活中越謙卑的人其實越墊墊吃三碗公,

如同職場上,一直保持著一顆匠人的精神,
人人都是導師,
不敢說自己厲害,因為一定還有更厲害的。

但是今天換作是遊戲的角色。很多老手單純愛說自己是新手電爆新手
(球場上,哎呀我都隨便打打每一個都是厲害了我的天)

3個讚

一、反正就都不知道了,那就不知道到底了(我是誰?這是哪?我怎麼會在這裡?)

二、清楚自己能力實力不到位(我很肯定我是咬不贏瘋狗的,所以站遠遠的)

三、清楚知道自己能做到,但不代表非做不可(地上有坨屎,我可以跳過去,但我選擇繞過去)

四、狗急都能跳牆了,更何況人的潛力無窮(火災的時侯腎上腺素爆發,直接將火場裡面的親人上肩扛出來)

以上純屬無聊練習打字:rofl: